時間: 2021-08-12 15:52:31 作者: 媒介星軟文平臺
現在頭條創作如火如荼,看到大家紛紛入了坑,我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與微頭條,本來自己平時也喜歡創作,寫寫詩,寫寫文章什么,在這里也給大家分享一點關于寫文章的建議。
寫文章說白了,就是語文,語文我們從小就學習,但是,很多人對于語文的概念是模糊的,到底什么是語文?是拼音漢字么?是吟詩作對嗎?還是做閱讀理解?
個人認為,語文就是兩個方面,理解與表達。我們所有的一切關于語文的東西都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。
理解,就是怎么去理解別人所表達的內容,拼音漢字是基礎,成語詞語是磚瓦。只有牢固的基礎加上豐富多彩的磚瓦才能建好房子,才能準確的理解別人所表達的意思。
同樣,怎么做好表達,把自己的想法怎么用最言簡意賅的讓人去理解,也是需要豐富的詞匯量以及技巧。
為什么同樣的事件,別人表達出來的意思就能直擊人心,而你所表達的就是云山霧罩,說明缺少相應的表達能力。
再有一個,就是看問題的深刻度與廣度。舉個例子,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阿里性侵事件。普通人都紛紛的譴責那個高官與同情受害者。
那么,作為文章的創作者應該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。比如:企業文化與制度的建設,女性權益的保障,陪酒陋習的存在,法律法規如何對待這個案子等等。再把這些問題進行深刻的解讀,并相應的提出如何解決的辦法。
這個就是文章的廣度與深度。
那么如何可以讓自己變得跟別人一樣呢?以前我有一個老師,那個老師是只要高考,不是去出考題就是被請去喝茶。
他就說過,學語文猶如養孩子,著急不得,剛開始得先奶粉,再喝米糊米粥,然后慢慢添加營養,接著就是大魚大肉,到了最后,就是粗茶淡飯了。
為什么最后反而是回歸簡單了呢?大道無形,大音希聲。所有一切到了一定的境界,就會返璞歸真。
這就是為什么那些寫作名家,根本就不用多么華麗的詞藻,不用那么多的寫作技巧,只要寥寥數語,就能讓一個場景刻畫得非常生動,把一個人物描述得入木三分。
想要學好語文,還真的就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,只有龐大的閱讀量,才能有豐富的學識,讓你更好的理解與表達。
這就是古人說的,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作詩也會吟。
今天是周末,早起做了種草很久的紅絲絨蛋糕卷,伴著陽臺上新開的梔子花,享受愜意的周末時光。
我自我放松、解壓的方式有很多:看電影、烘焙、收納整理衣櫥,還有寫作??赡芮懊鎺追N方式,大家比較好理解,但寫作,有些人會覺得“另類”。
為什么,寫作與我而言,是一種放松方式?
因為寫作是調節情緒的最好的方式之一。
寫作能讓自己迅速進入一種專注、投入的狀態。閱讀的時候,如果心情不佳,總是會分心、走神。而寫作不一樣,當我拿起筆來,筆尖碰觸紙張,伴隨著“沙沙聲”,出現幾行墨跡之后;或者手指敲擊鍵盤,“嗒嗒嗒”飛快的敲擊聲,以及屏幕上的文字,我就能立刻“鉆”進去,沉浸到“忘我”、“隔絕”的狀態。
這種狀態大概就是“入定”,大腦的自我隔絕,聽不到周圍的任何聲音,也會完全抽離掉悲傷、焦躁、難過的情緒。
心情不好時,情緒會從大腦經由我的指尖,以文字的方式宣泄出去。通過文字一點點剝離掉不好的情緒,一點點梳理出思緒,讓內心世界安靜下來。
為什么寫作?
因為寫作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,也是一種內心的修行。
今天,在這個充滿巨變和浮躁的世界,人們的生活節奏太快了,被外界的光怪陸離、焦躁喧囂,驅趕的猶如行尸走肉般,迷失了自己。不少人選擇背上背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通過物理空間的變幻,尋找內心的從容不迫。但是,極少有人能一直在路上。
寫作,這種與靜、與孤獨、與內心相伴生的產物,實際上反而是最方便、成本最低、最容易被人遺忘的方式。只需要一支筆、一張紙,或者一部電腦?;蛟S,在落筆的一剎那,還完全沒有方向,但一邊寫,一邊整理思緒;一邊與自己對話,一邊審視自己的內心,在文字的流淌中,專注地和自己獨處,也是尋找許久未見的內心中的自己。
我寫我心的過程,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,就是養成隨時隨地做記錄的習慣。
靈光閃念不容易。有時候我們會發現,靈光閃現,真的是“突如其來”,說走就走,說忘就忘?!比绻辉诋斚履且豢逃涗浵聛?等做好準備再回想,真的是太難了。
這里讓我想到了微信之父--張小龍。
他說當年如果不是因為自己那一晚突然有了做微信的想法,不是因為立刻把想法以郵件的形式發給了馬化騰,或許微信這個產品今天就不太可能存在了。張小龍說,有什么想法一定要當下、立刻、馬上記下來。
毛爺爺說得好,好記性不如爛筆頭。人的記憶是靠不住的。只有寫下來,才最靠譜。
說了為什么寫作,就不得不說寫作初期最常見的三個問題。
之所以寫這部分,因為任何一個初學者,包括我自己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。即便是現在的我,也還是會有這樣、那樣的困惑,時不時會質疑自己。
最常見的問題是:“不知道自己可以寫什么”?
寫不出來,我覺得大多數原因在于你沒有將自己做過的事情,進行認真思考。我想,我們都有曾被老師逼迫寫日記、寫周記的情況,很多時候也會覺得無話可寫,很容易寫成流水賬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思考,只是事情的簡單羅列。
如果我們能將自己所做的事情,融入自己的思考,也就可以成為對外發布的文章。包括看過的電影、讀過的書、吃過的館子、參加過的活動、買過衣服的小鋪,甚至吃過的零食……仔細想想,現在的微信公眾號、小紅書上種種,這類文章都爆火?
第二個問題是“我寫得不好,甚至很爛,要不要堅持寫下去”。
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,在做之前就先自我否定,自我懷疑。于是,往往就沒有開頭了。
我想說,任何人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,包括那些知名作家,微信大V,極具天賦的除外。他們剛開始的時候都寫的不好,甚至比我們還爛。
其實,剛開始寫的不好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寫得好,反而不正常?!皼]有人生下來就會走路”,這個簡單而質樸的道理,其實每個人都懂,但一到實際運用,就拋到九霄云外了。
“先完成,再完美”。即使是傳世佳作《紅樓夢》,也是經過曹先生無數次地推翻、重寫、修改才產生的,而這個修改過程的次數和中間的坎坷經歷,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。
對于初寫者,我們最重要的是先去記錄、去學著思考,完成輸出這個過程,在不斷地練習過程中修正、完善,逐漸提高的過程。
“凡是值得做的事情,都值得慢慢做,做很久很久?!蔽蚁?寫作就是這樣的事。當然,你把它換成任何你感興趣的事情,這句話同樣成立。
第三個寫作中最常見的問題:“我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?”
有這個問題的小伙伴,其實就應該點個贊,說明已經開始寫作、記錄自己,這比一點兒沒寫的小伙伴要好得多。
量變引起質變。沒有足夠的量,不足以談自己寫得好不好,寫得有沒有價值的。
有沒有價值?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,沒有統一的標準。就像很多經典作品,比如梵高、曹雪芹等大家,其作品都是作者去世以后才逐漸被世人追捧。
有沒有價值?我覺得,即使如我一樣,把寫作當做一種與自己對話、放松的方式,當做一種修行,就是一種價值,哪怕它僅僅是對自己。
我寫我心,希望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,也有機會用寫作這種方式,記錄當下的自己,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,記錄自己豐盈的內心;希望你也能體會到寫作帶給你的那種專注和平靜;希望你也能愛上那個愛寫作的你。
免責聲明:本文系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旨在傳遞信息,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如因作品內容,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站聯系的,請郵件聯系
全網媒體直線發稿、24小時自助發稿平臺、助您提升營銷效率!